健康园地

小“胶囊”,大能量!狮扑体育台子成功完成首例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,点亮“心”希望
发布时间:2022-12-05    浏览量:3216

74岁的周大爷可谓人老心不老,年轻时就是体育健将,退休后社区里的健身广场也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,然而上个月,周大爷在跑步时突然感觉手上一阵无力,正准备再次发力时突然眼前一黑,全身好像被瞬间抽干了力气,整个人软绵绵地摔向地面。

“老周,老周!“被同伴们叫醒的周大爷一脸迷茫地看着周围的人,“可能昨晚没睡好,回家再歇歇......”周大爷连忙尴尬地给自己解围。

然而第二天,经过一晚充足睡眠再次醒来的周大爷依然感觉头有些晕乎乎的,刚要站起来的时候双腿却不听使唤,整个人像是被拔了电源似的又直挺挺地倒了下去。

也不知过了多久,再度醒来的周大爷发现家人们都焦急地围在自己身边,“我没事,估计是起来太猛了”,“什么没事,你刚刚晕过去,心跳都没了,我们都要打120了”,老伴激动地喊,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周大爷送到狮扑体育台子心血管病科就诊。

在诊室里,经医生们反复详细询问,周大爷才承认自己有头晕、黑朦、反复心悸已有半月了,考虑到患者年龄和既往病史,经动态心电图检测,最终诊断为阵发性房颤伴长间隙,但最让医生吃惊的是周大爷的最长心脏停搏时间竟长达5.68秒,这已经是很严重的状况,患者随时可能出现晕厥甚至猝死,急需进行起搏器植入治疗。

“什么,要动手术?!”一想到自己要被大刀开胸,周大爷立马慌了,忙问医生有没有其它保守治疗方法,毕竟突然被告知要把胸打开,还要放一个机器到自己心脏里,普通人一时半会儿肯定无法接受。

“请放心,目前的起搏器植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。”心血管病科主任陈铁龙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沟通交流,具体说明了手术的方案以及风险利弊。虽然周大爷同意手术,但依然对术后留疤的可能性表示担忧,于是陈铁龙带领团队为患者制定了新一代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手术方案。


上周一,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,周大爷被推入手术室。术中,陈铁龙教授率领团队凭借着多年起搏器植入经验,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(DSA)引导下,经患者股静脉将一枚仅有2克不到的“胶囊”无线起搏器精准植入到心脏内。


整个手术耗时仅30分钟,手术团队精准操控,减少了术中出血,术后患者即可下床行走,全身伤口仅为一个0.5cm的穿刺点,“太神奇了!”术后心脏的种种不适症状也都消失了,这一切让周大爷连连感谢现代医学科技的昌明。

小身材,大能量——无导线心脏起搏器

对房颤患者来说,相较于药物治疗,起搏器治疗更能有效提升心脏动能。”陈铁龙介绍,起搏器治疗由来已久,经过几十年的科技研发,如今无导线起搏器已逐渐开始运用于临床,可谓是革命性进步。


本次手术使用的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被誉为“全球体积最小的心脏起搏器”,相对于传统起搏器,它的体积减少了93%,仅有普通的维生素胶囊大小,重量不到2克,使用寿命可长达8-12年,还兼容3.0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,可实现生理性心房与心室的同步起搏,降低患者心衰风险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

新型无导线起搏器一般通过微创方式经大腿的股静脉,以“微缩胶囊”的形式植入患者心腔内部,无需切开胸前皮肤,具有创伤小、感染风险低、术后恢复快等特点,手术时间也大大缩短,术后患者经过1-2天的康复即可出院。


因为体表没有传统起搏器植入造成的皮肤隆起和疤痕,患者术后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,也符合美观的要求。且无导线起搏器将脉冲发生器与起搏电极合为一体,因此特别适用于高龄心律失常患者、传统起搏器囊袋及导线相关并发症风险高的患者,当然这对手术者的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改善生活习惯,掐断猝死的引线:房颤

生活中许多人一谈到“心脏病”“冠心病”都很紧张,但“心房颤动”却相对比较陌生。心房颤动简称房颤,是一种以快速、无序的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,而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,这也是房颤带来的最大威胁。


房颤在一定程度上是心脏电路系统老化的一种表现,据统计,6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生率为1%,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。70岁以上发生率高达10%。且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类型有关,高血压是最易并发房颤的心血管疾病。

陈铁龙提醒:“房颤是一个多因素疾病,这些因素中有的是可逆的,有的是不可逆的,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好可纠正的一些因素。如果中老年发生了房颤,多半是已经存在了基础疾病,平时要控制好血压、血糖,改善局部心血管功能和心脏健康水平;如果中青年发生了房颤,多半有自身生活习惯的问题,据研究熬夜,饮酒以及肥胖和房颤发生的关系就很明确,因此纠正不良生活习惯,对于房颤的纠正,与药物和手术治疗具有同样的效益”。